3. 1 垂直压应力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在恒定荷载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压应力计算结果见表 3,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压应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沥青路面结构平均压应力与沥青层厚度关系曲线如图 2 所示,沥青路面结构预估车辙深度与沥青层厚度关系曲线如图 3 所示。
从表 3 和图 1~3 可以看出:
1)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的压应力均随深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当深度相同时,接近路表处压应力随深度的增大下降幅度略大,远离路表处压应力随深度的增大下降幅度有所降低。
2)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压应力水平与总体刚度相关,总体刚度越大,沥青层越薄,同一深度处压应力越大;总体刚度越小,沥青层越厚,同一深度处压应力越小。 增加沥青层厚度,使得沥青路面偏柔性,可以降低沥青层的压应力水平。
3)尽管沥青层越薄沥青路面结构的平均压应力水平越高,但压密型车辙不仅与沥青层平均压应力值有关,还与沥青层厚度相关,是两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当沥青层厚度为 10 cm 时,平均压应力为0.573 MPa,预估车辙深度为 0.287 cm;当沥青层厚度为 30 cm 时,平均压应力为 0.330 MPa,预估车辙深度为 0.495 cm。 随着沥青层厚度的增加,平均压应力减小,而预估车辙深度增大。 沥青层厚度增加对车辙的影响作用大于应力水平降低对车辙的影响作用,即对于压密型车辙,沥青层越厚车辙深度越大。
4)压密型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上中面层,即路面深度为 10 cm 范围。当沥青层较厚时,其对车辙的影响作用也在减弱,并逐步趋于收敛。 例如,结构 2 的沥青层厚度为结构 1 的 1.8 倍,结构 2 的预估车辙深度为结构 1 的 1.460 倍,即沥青层厚度每增加10.00%,预估车辙深度就增加 5.75%;结构 4 的沥青层厚度为结构 1 的 3.0 倍,而结构4 的预估车辙深度仅 为 结 构 1 的 1.725 倍 , 即 沥 青 层 厚 度 每 增 加10.00%,预估车辙深度仅增加 3.63%。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沥青层厚度的增加,一定深度以下的结构压应力下降幅度较大,对沥青混合料的塑性变形影响作用越来越小。
3. 2 剪应力
沥青路面剪切破坏是导致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式(2)可知,沥青路面剪切破坏主要与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以及沥青混合料抗剪切强度有关[7]。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在恒定荷载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计算结果见表 4,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如图 4 所示。从表 4 和图 4 可以看出:
1)结构 1 沥青层厚度为 10 cm,沥青层剪应力在0.30~0.35 MPa;结构 2 沥青层厚度为 18 cm,沥青层剪应力在 0.25~0.31 MPa;结构 3 沥青层厚度为22 cm,沥青层剪应力在 0.18~0.30 MPa;结构 4 沥青层厚度为 30 cm,沥青层剪应力在 0.10~0.27 MPa。
对于沥青路面以下 10 cm 范围,结构 1 平均剪应力为 0.327 MPa,结构 2 平均剪应力为 0.298 MPa,结构 3 平均剪应力为 0.282 MPa,结构 4 平均剪应力为0.257 MPa。 由此可见,沥青层剪应力的大小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有关,或者说与沥青路面的总体刚度有关。 沥青路面刚度越大,结构剪应力水平越高,最大剪应力越大;剪应力水平随沥青路面结构刚度的减小而下降。
2)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均随深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大致出现在路面中面层上半段,约距离路面顶以下 6 cm 处。 有关研究还表明[8]:当沥青层较薄时,最大剪应力往往出现在接近大刚度结构层的沥青面层上,而当沥青层较厚时,最大剪应力往往出现在接近荷载处。
3)在深度为 10 cm 范围内,各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在深度大于 18 cm 后,各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水平迅速下降。 例如,结构 4 在深度为 10 cm 内平均剪应力为 0.257 MPa,而在 20~30 cm 深度范围内平均剪应力为 0.129 MPa,较深度为 10 cm 平均剪应力下降约 50%。
4)在实践中,沥青路面上、中面层,即路面以下10 cm 范围往往采用改性沥青,压实度要求较高,施工控制较严格,因此其抗剪切能力相对较高,而靠近路表的剪应力较大,因此产生车辙的临界条件往往与最大剪应力相关性更高。 而沥青路面下面层,即 10~18 cm 深度范围,往往没有采用改性沥青,且粒径较大容易造成离析,抗剪切能力相对弱一些,但由于剪应力水平下降幅度并不大,剪切破坏由最大剪应力和抗剪切能力共同主导。因此,在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均是发生车辙概率较高的层位。
5)当沥青层厚度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对于沥青层较厚的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来说,其受力模式有较明显变化,其最大剪应力相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大幅降低,且增厚的沥青层置于较下的层位,由于应力扩散作用以及受力模式变化,应力水平大幅降低。例如,结构 4 在 20~30 cm 深度范围内平均剪应力相对 10~20 cm 深度范围平均剪应力下降约50%,大大降低了沥青路面结构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 因此,在沥青层较厚的路面结构中发生的车辙没有在沥青层较薄的路面结构中严重,正是由于路面结构柔性化后,剪应力水平大幅降低的缘故。